“你怎么照顾娃的?”——“咋的,我和娃吃你家大米了?”
花生一岁以后,养育模式从Normal瞬间变成Hard。
倒不是脾气坏了多少,主要是这小身板。发烧、急疹、拉肚子,咱是一样没落下啊。
从我休假回来就开始住院,高烧几天几夜都不退,抱在怀里就像一个烫番薯。老母亲也是忧心不止,每每有人问起花生的病情,我回应起来也是心情复杂。
说轻了吧,人家感觉你怎么这么小题大做。
说重了吧,徒增对方的压力,人家也只是出于客气问一下,没必要增加别人的心理负担。
一般友好的社交场景就是我简述一下花生的病情,对方忧心的说一句你辛苦了。
熨熨帖帖地问候,恰到好处的关心,我既领了这份关心之情,也不会让你感觉过度陈述,徒增压力。
然鹅,总有些宝宝在问候之后加上这么一句“你怎么照顾花生的?”
好嘞,小船何止是翻了,连渣都不剩。
关系交好的也养过娃的,自然理解其中的艰辛。
关系不错但没养过娃的,便直直怼回去,你懂个毛线啊!
关系不好的连问候也不曾,倒也省事。
怕就怕关系一般的,问出这句话,是怼还是不怼?
怼吧,人家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现世吕洞宾,你咋这样?
不怼吧,气出内伤,白眼翻到飞起,对方还茫茫然。
That's A PROBLEM.
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:哎。
这个字,既表达了作者身心的疲惫,流露出了对孩子生病的浓浓担心,也隐含了对于提问者些许的不满和气愤。声音需悠长却不失力度,表情需沉痛却不失克制,方可诠释其深刻内涵。
其实,在我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(当然,现在还是少女),我也曾深表疑惑。
为什么有小孩的亲戚家,要生病都是全家轮流生一圈的病,赶上流感大爆发,一圈不够来两圈?
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要做好隔离工作呢?定时开窗,按时休息,及时服药,怎么会交叉感染呢?
啧啧啧,一定是卫生知识缺乏,没有好好执行消毒才会这样的吧!
当然,这些腹议我都没有说出来过,最多也就是委婉的问一下要不要开窗通风之类。
等到我成了妈,我真的懂了!
不说别的,大人或多或少还能知道自己是为啥不舒服。小孩的病因几乎全靠猜啊!
本来因为怀孕就阵亡不少脑细胞的老母亲,开始调动仅存的脑细胞记忆回溯。
仿佛一段无头的公案,只等着老母亲侦破。
连我学医的朋友都说,小儿病理学跟大人病理迥然不同。
连医生都这么说了,这也怪我照顾不周?
其实外人说几句倒是也没啥,吐个槽,翻个白眼,甚至连这些都不用,也就自然而然过去了。
最可恨的是神队友不长眼色的来一句“你怎么照顾孩子的?”
简直分分钟想要把他发射到外太空。
咋的,照顾好了没功,照顾不好倒有过了?
你这会儿在这儿能,照顾孩子的时候咋不见影?
得得得,老娘不想跟你计较,深呼吸,吐出一句话:
你,从外面给我把门带上!
眼不见心不烦。
这句话出现的时机也是有分别的。
倘若是娃刚刚生病的时候,暂时还没那么忧心,也能安然接下。
倘若是娃病已痊愈,只当是对方一句嗔怪,自然也能淡然回应。
怕就怕,这句话不偏不倚、不早不晚、不徐不疾出现在孩子病程的最高峰。
没有早一步,也没有晚一步,偏偏此刻听见了。
哎哟我去,慢走嘞您!
我自己的娃,不知道心疼啊!
我娃生病,我不知道忧心啊!
你在这儿说我的功夫,也没见你来瞅瞅啊!
就你知道心疼娃!
敢情我成了后妈?
当然,身为一个稳重的成年少女,我自然不会说出口,只是在心里默念千遍,你有娃你就知道了,你亲自带娃你就知道了。
其实这还不是全部!
比拷问时机更更更戳心的是,老母亲我也病倒了!
要知道娃娃这种生物,仿佛自带雷达,
一旦生病,小天线顿时竖的高高的,
只要妈妈!
不管平时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阿姨玩耍的多么愉快,
一旦生病,我只要妈妈嘛!!
可是妈妈只有一个,只能全程待命。
不管是吃了喝了拉了睡了,
哪怕牵着妈妈的头发,
也只要妈妈。
就更别提什么打针吃药的时候了。
贫尼的身体就是这样一步步拖垮的,终于病倒。
当我哑着嗓子,顶着浓重的鼻音回应这句反问的时候,
“你怎么照顾娃的?”
我真的好想回答,
“我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照顾的,天知道我怎么照顾娃的!”
除了气愤,还有无力感和些许自责。
你以为我没有问过自己吗?
我抱着烧的像个小番薯的花生的时候,
也在不断回味,
如果那一天能及时制止他捏小蚂蚁就好了,兴许是蚂蚁身上的病毒。
如果没带他去游乐场就好了。
如果前两天吹空调的时候早早把挡风板安上就好了。
如果在他第一天就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就去医院就好了。
如果一开始去这个医院,没去那个医院就好了。
如果在他喝水的时候,给他提前试试水温就好了。
如果……就好了。
这些假设句反反复复回荡在我的脑海,仿佛是谁按了单曲循环似的,经久不息。甚至连梦里,都是我制止花生做“可疑”行为的样子。
这些我不是没想过,我也很自责,我也很难过。
于你,这不过是一句社交寒暄,问过了也就忘了。
于我,却无异于平地惊雷,仿佛每个字,每个动作都在指责我。
我也希望孩子好好的,比任何一个人都想。
可当我自己都咳得发不出声,晕的走不动路的时候,
我也很想知道“我是怎么照顾自己的?”
要知道,娃每次生病,可能他好了就忘了,屁颠儿屁颠儿的开开心心。可是我脑中充斥的娃的哭声、娃的挣扎、娃的汗水,要很久才能渐渐平复。
这一切,你们都不知道。
想我也是豆蔻年华(豆蔻×2),自己还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宝宝,就已经要照顾宝宝了。
既然生了,自然要养,还要好好地养。
尤其是到娃生病以后,每一个决定都要由我来做。
怎么护理?什么时候去医院?去哪家医院?怎么过去?找哪位大夫?做什么治疗?
统统都是我来决定,我来拍板。
这种决策的压力也挑战着我紧绷的神经。
关心则乱,平时那些积蓄的育儿护理知识,科学常识自动飞到九霄云外。
前两天花生高烧,深夜抱着他去医院。值班医生悠悠闲闲开了张住院证,表示门诊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,住院去吧!我就一脑子蒙的交了钱往病房走。等到安排了病床,才突然觉醒,再次跟病房医生描述了娃的病情和处理方式,医生表示其实是可以回家观察的。我才仿佛找回点神志,忆起种种高烧家庭护理手段,道了谢,回家继续观察了。
这样的我,还怎么照顾娃?
当你遇到这样一个母亲,她家娃生病了,或者她告诉你娃之前生病了,请合理表达你的关心。如果有余力,可以表示自己能够帮忙的意愿(通常也不会麻烦你)。
千万千万不要说出这句话“你怎么照顾的娃?”
除非——
你想被怒怼。
花生麻麻说讲真,娃生病真的是一件磨人磨人磨人的事情,不仅头大如斗,还身心俱疲。偏偏花爹不在身边,少了一个壮劳力和决策者,更是压力倍增。前两天花生生病,已经是拖着病体上班了,被人这么一问,顿时头就像炸掉,肾上腺素飚增,最后只是回了一句“哎”。本来是想写一篇怼怼文,不知怎么地,写着写着就悲从中来,给自己整哭了。
如果你也有同感,欢迎下方留言。
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耿直小伙伴,请转发朋友圈,兴许他\她看到了,就明白了呢。
最后,拒绝语言暴力沟通,构建和谐美好家园,从我做起,从不说“反问句”做起。我近期会出一篇关于语言暴力的文章,有时候,我们说出来的话,真的不那么好听,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。
欢迎关注。
往期回顾:
育儿
吐槽
读书
顺风or逆风,全在你心中阅读|我们给宝宝财商启蒙,那我们自己呢?
备孕